王䓪鳴博士是香港社會工作者及社會學家,自1980年起出任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至2017年。在母親的影響下,王䓪鳴自幼開始參與義工服務,大學畢業後便投身青年社會工作服務。她早在1973年便參加香港大學第二團訪問中國內地,這些經歷使她立志在大學畢業後便投身社會工作的行列,且一直抱有強烈的家國情懷。
回望過去,是機遇賦予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,是信念給予了她尋覓資源的動力。她說,社會服務機構的領導者要有自學能力,更要學會自律和自愛。
她寄語青年人,人生不會天色常藍,但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。觀看影片,讓我們走進王䓪鳴博士的故事,領悟她的人生智慧。
比起困難,王䓪鳴博士常常聚焦機遇;有機遇就有克服困難的能力,服務使用者的需求正是機構的機遇。管理非政府機構的難點之一是尋覓資源,而服務使用者的正向改變故事是尋覓資源的秘訣。
王䓪鳴博士說做青年工作離不開年青人的家國情懷,要讓年青人明白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。她亦於80年代開始帶領香港青年協會與全國青聯交流,更成立龍傳基金,凝聚全世界的華人青年。
近三年,受疫情影響,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遇到困難,王䓪鳴博士認為現在的年青人未必熟悉大灣區,也缺乏參與的自主性;隨著交通流通及互動共融,大灣區將成為香港和青年人的新機遇。
王䓪鳴博士她寄語青年人,生命中不止有灰暗,更會有光芒和顏色吸引你;要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與勇氣。人生不會天色常藍,但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。
進入社專聯網上學習平台https://learning.gbsspa.org/lessons/dr-rosanna-wong/,觀看完整影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