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回顧:留港社工長者服務互助小組(第四節)

活動回顧:留港社工長者服務互助小組(第四節)

關於長者服務互助小組: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(下稱「留港社協」)攜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社會服務專業聯盟有限公司(下稱「社專聯」)為現正從事及有興趣從事長者服務的留港社工開展互助小組,邀請業界資深前輩們擔任resource person,定期舉行交流和分享活動,促進留港社工的專業成長。

長者服務互助小組(第四節)的主題是:香港現行的照顧者服務及未來發展

內容回顧:

1. 現有的照顧者服務類型:
坊間照顧者服務的對象主要包括護老者、SEN家長、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等,部分服務專注於單一類型的照顧者,部分服務則不分照顧對象類型,為所有類型的照顧者一起提供服務。

2. 如何讓服務使用者更易獲取資源:
(1)電話熱線(Hotline)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,能令有需要人士(特別是未能親身來到中心的照顧者)與機構初步接觸,再透過機構獲取更多資源,有助於現時未有社區支援服務的照顧者得到所需服務。
(2)有時服務使用者不願意求助,可能是因為以往在求助過程中受挫或遭到拒絕;與其他專業人士合作時,都盡量提供統一的資訊給照顧者,給他們信心與鼓勵。
(3)要建立更多渠道來宣傳我們的服務,有時不一定要非常創新或有很多資源,只需要為照顾者提供一個走在一起的平台。社工的優勢在於與人溝通和建立網絡,要學會建立自己的網絡,被人拒絕也不要緊。
(4)在宣傳服務時,除單張、社交平台、網站等平台,亦可以在醫院門口拉Banner,主動接觸不同持份者。醫務社工未必能熟知所有照顧者需要的社會服務,可以嘗試和醫務社工保持聯繫並定期推廣服務,爭取多一個在醫院宣傳自己服務的機會,也可以在自己機構不同服務單位的會員月會上簡介和推廣,甚至在一些地區會議,例如:社會福利署地區策略發展會等大型會議上宣傳。
(5)可以嘗試將其他領域的服務資源惠及長者(例如部分不限年齡的康復服務,或者社區中的熱飯餐服務,亦可以支援到長者)。
(6)要促進使用者瞭解不同類型的服務,目前政府提供的資助服務,例如:日間護理中心和院舍服務,都需要較長時間的輪候。而對於有經濟能力的長者,可以同時介紹自負盈虧服務,讓長者可以早日接受服務,特別是有康復和護理需要的長者。
(7)有時我們盡快安排讓老人家進入安老院,但現時香港有很多其他資源,也未必一定要進入安老院接受照顧。他們可以在社區中,接受家居照顧,在家庭中保持大家的溝通和情感交流才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(8)社工不僅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,也要補足自己的短板,特別是在社會服務推廣中日趨重要的市場營銷知識,例如: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機構的服務?如何贏得好的口碑?如何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?
(9)嘉賓陳國安先生簡介「賽馬會e家易離院支援計劃」,計劃令有些曾經生病的長者能夠在家居住,並提供9-12個月短期康復服務,目標在於支援整個家庭。社專聯伍杏修先生鼓勵小組成員多瞭解坊間不同類型的服務,並在日常工作中將自己接觸到或瞭解到的社會服務進行記錄,有需要時便可以為服務使用者提供相關資訊。
(10)稍後留港社工協會長者服務小組會建立一個網上共用資料夾,鼓勵會員將各區服務資訊歸類後放入此資料夾,讓會員及社福界同工可以進行資源分享。

3. 用優勢視角看待照顧者:
(1)人生百階,成為一個照顧者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。很多時候一個家庭中會有一個主要照顧者,而其他家庭成員即使會提供關心、偶爾協助日常生活,卻從不認為自己也是一名照顧者。但事實上,他們也在提供照顧工作,甚至當主要照顧者因為一些原因而無法提供照顧時,其他家庭成員便成為了主要照顧者。如何增加這部分「照顧者」的自我身份認同,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分工,從而減輕主要照顧者的壓力,也是我們未來進行相關服務可以思考的方向之一。
(2)很多照顧者常常意識不到自己身邊有很多人陪伴和同行,要讓照顧者看到自己所走的路和經歷的過程。
(3)在服務的過程中,我們很多時候將重點放在照顧者的減壓、照顧技巧的增加、資源的提供等方面,似乎都是他們的短板,卻忽略了他們作為照顧者的價值和意義。作為一個照顧者,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福分,可以和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,甚至可以減少被照顧者離世後所產生的後悔情緒。我們的工作也要讓照顧者看到照顧工作正面的部分,意識到照顧者角色的重要性,讓他們產生希望,並獲得滿足感。

4. 護老者服務的挑戰有哪些:
(1)很多護老者自身也有健康上、精神上和經濟上的壓力,或者本身也是長者,難以照顧自己。
(2)有些護老者不懂得在家中照顧的知識和技巧;亦有些不理解院舍的安排、管理方式、生活習慣。
(3)部份護老者對社區資源資訊不夠瞭解,不知道如何運用社區中的服務和資源。很多長者或護老者認為自己尚未有相關需要,就不會留意社區中相關服務資訊或資源,等到急用時,便不知所措,且大部分政府服務都需要排隊。
(4)坊間現有的護老者服務資訊包/手冊整合未夠全面和更新;社工要做的不僅是宣傳自己所在機構的服務,亦需要瞭解其他機構的服務,更好的轉介服務使用者所需的服務。要裝備自己,瞭解現時業界中的不同資源,整全地去看待護老者的需要。

活動特別致謝:
梁碧琼女士 前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管
陳國安先生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服務總監

分享給朋友: